查看原文
其他

【头条】《中国经济周刊》和王健林都被假冒了!“投资”软件利用假消息21天内诈骗数百万

反传联盟 2020-11-25

反传销网11月16日发布:《中国经济周刊》和王健林都被假冒了!“投资”软件利用假消息21天内诈骗数百万(您身边的防传管家:添加【反传联盟】微信公众号fcx114-com)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琳 | 北京报道

投资梦碎是什么滋味?来自安徽的刘建用3个月的时间尝到了,代价是他50多万元的积蓄。

今年8月底,他在微信群里看到微信名为“李胜龙”推送的链接,这个人从来不在群里发言,只是不停的推链接,宣传各类投资理财APP。

注册就送20元、动辄超2%的日化收益以及“投100万送100万”……名目繁多的投资项目令人眼花缭乱。

从几百、几千元起步,到动辄数万元,刘建的“投资”数额一路飞升。和他经历相似的还有来自浙江的蒋江洪,21天内,他损失了近250万元,这是他全部的身家。

权威媒体被假冒、王健林“被代言”

权威媒体和商界大佬的“联名推荐”,是刘建放松警惕的重要原因。

在这位“李胜龙”的推荐下,他开始接触“鑫润宝”“嘉强”“鸿胜实业”这三款APP,这些平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打着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的旗号。

APP图标

据他介绍,这些APP的页面功能、宣传手法和推出的“项目”及“优惠”都很相似,每隔一段时间,一些APP就会陆续打不开,接着又会出现新的APP。现在,这位“李胜龙”还在推荐一个名为“道普产业”的APP。(您身边的防传管家:添加【反传联盟】微信公众号fcx114-com)

鑫润宝和道普产业冒用“中国经济周刊”名义

鑫润宝和道普产业冒用“中国经济周刊”名义

事实上,《中国经济周刊》从未替任何上述投资理财APP推送过内容,这些链接也均非《中国经济周刊》发布,而是假冒的。那么,诈骗分子是如何通过微信链接假冒权威媒体的名义的?

记者了解到,相关内容是通过“ 企业微信”生成,该功能主要供组织内部分享,不需要通过其他审核,可以随意编辑仿冒,因此可以和真正的媒体公众号极为相似。相关链接是创建人以媒体的名义编辑生成,设置为外部可见,分享出来的,但受一定查看人数的限制。

除了权威媒体,平台还蹭上了商界大佬的热度。

鑫润宝APP宣传视频截图

“我很肯定再过10年20年,我们面对的所有客户,他们生下来就是互联网,所以大家要准备好。鑫润宝APP是甘肃鑫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发的一个产品……”

地产大亨王健林或许不会想到,自己的视频会被诈骗分子配音后拿来做“代言”。

刘健说,听到“王健林”的推荐,又是在“中国经济周刊”的企业微信平台上推送,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试水。

“喊冤”还有这些APP的“开发者”。

根据鸿胜实业、鑫润宝和嘉强这三款APP的宣传,其背后的公司主体分别是浙江鸿胜实业有限公司、甘肃鑫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嘉强(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被骗后,刘建联系了这三家公司,得到的回复大致相同:公司名义被假冒,从未开发过相关APP,且已经报警。

最开始,刘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了300元的新手体验项目,日化率1%,一天赚3元,2天合同到期,收益在账户余额可以提现。慢慢地,他越来越相信这些平台,投入的金额也越来也大。

直到10月6日,鑫润宝APP突然关闭,他才意识到自己掉入了陷阱。这时,他已经在鑫润宝投了43万元,在嘉强投入了4万元,在鸿胜实业投了3万元。

现在,这三款APP都已经无法打开,所有资金不知踪影。

“报警之后,我们给警方提供了对方的银行卡号,警方冻结之后,这些卡里面并没有钱,钱已经被转走了。”刘建说。

浙江的蒋江红被骗的数额更大,仅用了21天,近250万元的资金就进了别人的口袋。

为了凑这10万,蒋江洪甚至变卖了家里的首饰项链。结果,对方不但没解开账户,还称“账户数额太大,需要再打40万元才能解开”。

这时,蒋江洪才明白自己上当了。“警方告诉我,我肯定是被骗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联系到了浙江省东阳市黄田畈派出所负责接待蒋江洪报案的陈警官,他证实,蒋江洪所报案件以涉嫌诈骗立案。

投58万,日赚一万五?

对于不熟悉投资理财的很多人来讲,诱惑力最强的还是平台花样翻新的“投资项目”和超高的回报率。

以目前还在运营的“道普产业”APP为例,其宣传的“山东桥梁建设项目”起购金额为58万元,项目期限为2天,日化收益2.65%,每日分红约15370元。该项目宣传“每日分红,到期还本”。

道普产业“山东桥梁建设项目”截图

一位熟悉投资理财的人士对此分析称,“日化收益2.65%”相当于银行收益的100多倍,这一看就是有问题的。按常规说,这样的项目从开建到收回资金,至少要两年以上。在哪里、建什么桥,全都没说清楚,而且两个自然日就收回资金是不可能的。他调侃道:“犯罪分子就算是抢银行、买头套、踩点也得花两天以上的时间啊!”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服务日益转向手机端,各种电信诈骗、假冒金融APP的消息频出。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末,已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站4.81万个,互联网金融仿冒APP 2801个,仿冒APP下载量3343.7万次。

(文中刘建为化名)(您身边的防传管家:添加【反传联盟】微信公众号fcx114-com)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申明:以上内容为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电话微信13397941528!

其他联系方式,请点击下方图片链接☟

你会关注




【警示】以炒作虚拟货币为名圈钱 苏州警方破获“罗马交易所”传销案
【追踪】翰林金业因涉嫌传销被冻账后仍不收敛:无视监管与媒体引争议
【警惕】以炒外汇、黄金的名义开展传销活动 “米治外汇”三名骨干获刑
【头条】有“准直销企业”吗?直销企业经销商可以推销吗?
【警惕】香港BV公司打着直销的幌子在大陆从事传销活动 9名传销头目被判刑【防骗】警惕“比特币”“火币”等虚拟货币的投资骗局 这类人群容易中招

扫一扫关注【反传联盟】(fcx114-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